
愛奇藝CTO劉文峰稱,內容熱度是客觀反映內容當前受歡迎程度的指標,由觀看行為、互動行為、分享行為三類組成,最終形成一個數值。他分別以動畫片和完結熱播劇、完結熱播劇與在播劇、兩部受眾不同的在播劇為例進行了闡釋。與播放量相比,內容熱度更加多維和綜合,不隻是累積效果,而是對用戶評價的動態反饋,可以體現更多用戶喜歡的內容與當前時間節點下受歡迎的內容。
此外,劉文峰表示,熱度的算法並不是直接乘以某個權重,比較複雜,像正片的播放行為會大於片花的播放行為對熱度的貢獻,而如果更多用戶在最近進行觀看,產生的熱度貢獻會高於比較久遠時間前的觀看行為。當然,針對不同題材內容的算法是統一的,這也造成了多集數內容雖然播放量積累數據高,但熱度可能不如短劇。
此前,阿裏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輪值總裁兼大優酷事業群總裁、阿裏音樂CEO楊偉東直言,在沒有找到更加科學的、大家能達到共識的辦法前,關閉播放量不是合理的解決方式,在他看來,刷播放量和關閉播放量是兩件事情,沒有正向的因果關係。對此,愛奇藝CTO劉文峰對新浪科技表示,愛奇藝邁出這一步,並不是針對刷播放量這一行為,是為了給用戶和合作方提供更好的體驗,愛奇藝的文化理念是簡單做,先做,再慢慢完善。愛奇藝市場副總裁陳宏嘉也向新浪科技回應稱,行業的標準需要製定下來,愛奇藝在做對的事情,這總會有個開始,隻是想找到對消費內容習慣更準確的判定方式。“愛奇藝告刷量公司贏了,說明之前的那些本來就是不太合理的。”陳宏嘉說道。
有影視行業從業人員認為,前端不再顯示流量,受影響最大的除了刷量公司外,可能就是宣發,是這樣嗎?事實上,愛奇藝的播放量顯示對合作方和部分廣告主等都是開放的。新片場影業CEO牟雪表示,製作方對於愛奇藝號後台是高度依賴的,其所提供的信息對指導內容創作非常有幫助,做周邊營銷、投放等均可加以借鑒,而對於分賬網劇和網大的播放數據也一直保持追蹤。在播放量關閉後,還會對作品熱度變化的曲線加以關注,基於分賬表現進行對比分析。
靈河傳媒CEO白一驄認為,前台播放量關閉是一件好事,曾經達到十億播放量很難,現在過百億似乎都不足為奇,數據已經和真正的播放量無關了,刷量行為由此滋生,劣幣驅逐良幣,這對行業發展來說是很不健康的。現在,當播放量成為熱度中的一個指標,而不再意味著全部時,大家關注的目光將更多地集中到優質內容本身,這對眾多小成本冷門製作來說,其實是機會。
那麽熱度到底是給誰看的?C端用戶的體驗自然會有所提高,但要如何向廣告主說明A劇比B劇的數據好,好多少?雲合數據CEO李雪琳稱,這就需要視頻平台開放更多的數據給第三方平台,構建更加全麵和公平的數據體係。










